关键词3:大数据
数据共享是关键
全国政协委员、建行原监事长谢渡扬针对大数据的发展与应用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建议将银行业作为重点示范行业,以带动和推动大数据应用在我国的发展;二是建议发展大数据业务,强调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三是建议应着手优先建立数据交易机制,促进数据共享;四是建议抓紧组建国家、行业、企业不同层面的共享数据库,并尽快健全数据保护政策。
解读:大数据时代,任何一方都不能掌握全部所需的数据,最重要的是要能够形成"数据的合力",促进数据共享,充分利用存量数据。我国数字化程度位居世界先进水平,互联网的发展也位居世界前列,是一片可以孕育和支撑大数据应用茁壮成长的肥沃土壤。
大数据塑造公共外交
海外华侨华人代表、完美世界(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CEO萧泓建议,中国应抓住发展机遇塑造大数据时代的公共外交。萧泓认为用大数据塑造新时代的公共外交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大数据基础建设;二是建立基于大数据思维的公共外交决策机制;三是根据大数据分析结果制定差异化传播方案;四是建立大数据实时监测机制,跟踪舆情。
解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大数据时代已然到来,挖掘、利用好海量数据成为各行各业新的竞争点,中国的公共外交也应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利用大数据为公共外交决策提供更为全面、丰富的信息支撑。
期待政府数据开放
全国人大代表、浪潮集团董事长兼CEO孙丕恕提出了"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工作"的建议。他认为,我国的社会信息资源80%掌握在政府手中,其中大部分都是高价值数据,一旦将这些数据开放,将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增长释放巨大红利。国外政府开放数据获得成功得益于社会公众、企业的广泛参与。因此,孙丕恕建议政府应鼓励社会化力量广泛参与政府数据开放。
解读: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数据开放步伐已经明显落后。由于各级政府开放数据的主观意愿不强,且缺乏统一的标准,政府开放数据的红利远未真正释放。要尽快着手制定全国统一的政府开放数据标准,并鼓励社会化力量积极参与,做大数据时代的"弄潮儿"。
已有位网友浏览此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