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1月29日电 (记者 李京泽)“疫情政治化比疫情更可怕”。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国际社会越发认识到疫情政治化的严重危害,如何铲除这一抗疫阻碍成为当下一道必答题。
近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与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共同举办的“中俄应对新冠疫情政治化的国际合作”研讨会上,中俄学者为破解疫情政治化难题给出了答案。
在与会学者看来,一些国家搞疫情政治化论调的主要原因,一是打压为遏制疫情做贡献的国家,争夺对国际秩序和话语体系的把控权。二是为消除本国民众不满,为本国抗疫不力找借口。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认为,应对新冠疫情这场全球公共安全危机,各国理应加强合作,支持国际多边机制发挥作用,避免地区热点升温、对抗升级,但由于少数国家把疫情政治化,导致合作减少、国际机制作用减弱,全球抗疫进程被拖累。
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执行主席安德烈·科尔图诺夫也指出,眼下疫情阴霾未散,受疫情政治化影响,促进国际合作仍然是当下最为紧迫的问题。
对此,与会学者就如何应对疫情政治化达成三点共识:
第一,进一步共同推进国际抗疫合作。面对新一拨疫情形势,抗疫合作已成为国际社会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与会学者认为,中俄两国应在联合国框架内,以世界卫生组织为主要平台,重点在疫苗研发、生产、分配上开展合作,最终实现为世界各国人民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的全球公共卫生产品。
第二,共同推进经济全球化。与会学者指出,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特别是在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影响的背景下,借疫情开展政治化动作,搞小圈子,封闭脱钩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中俄两国可以在世界贸易组织、上合组织等国际多边平台上,聚焦经济发展动力转换、结构调整等方面,推动全球经济尽快摆脱疫情影响,走上稳定健康发展的轨道。
第三,共同推进构建新型国家关系。疫情对全球国与国关系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既涉及到经济层面,也涵盖政治、外交、人文等各个领域。与会学者表示,中俄两国作为负责任的世界大国,应继续守望相助、相互帮助,分享抗疫经验,合力抗击政治病毒,树立国际抗疫合作典范。(完)
已有位网友浏览此新闻


进一步激发境外旅客入境旅游消费活力离
当律师遇上AI,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经济政策一线微观察丨保障公平竞争 激发
圣境甘南:从草原到山城的县域振兴实践
防飞絮闹春扰人 黑科技轮番上阵
党建聚力谋共富 春日派对展新颜——杭州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镇”了不起丨20亿
经济大省挑大梁|潮涌南海勇向前——广
盐都富顺 梦里水乡
“一针一线”织就创新引领的担当和勇气
《求是》杂志刊发中共全国工商联党组署
两会聚焦|争做创新主体,构筑竞争优势
沈莹出席广东省民营企业建设现代化产业
全国工商联与中国建设银行召开2025年推
全国工商联召开会员管理改革工作会议
团九江市委书记周丽敏一行到访中青企协
2023“百城万企”民企高校携手促就业行
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党支部赴李大钊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