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后的高粱不需要我们晾晒,也不愁卖,每年高粱收获的时候附近就有一家合作社直接过来拉走。”张国平说,去年高粱每斤价格2元,今年市场行情也差不了。
这些年,抗旱、耐盐碱、适应性广的高粱成了吕梁山区农民耕种农作物的首选。进入10月,吕梁山区各地的高粱陆续进入收获期,火红的高粱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吕梁市柳林县留誉镇的一处高粱地(新华社记者王怡静 摄)
在吕梁山东麓的汾阳市,今年全市种植了5.53万亩高粱。这几天,汾阳市的一家农业合作社负责人王虎成几乎每天都会忙到晚上12点。“趁着好天气,我们加紧组织人力和机械抢收高粱。”王虎成说,他的合作社担负着1.5万亩高粱从种到收的任务。
王虎成说,因为汾阳的高粱种植基地实施“订单”种植,“保护价”收购,加上每亩发放大约240元的有机肥,种植户既省心省力,又实现了丰产增收,积极性非常高。
位于吕梁山南端的临汾市永和县,今年全县高粱种植面积高达10万亩,占到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的近三分之一,预计年产量达5万吨。这几天漫山遍野的高粱一片通红,高粱已经成为当地一张靓丽的“名片”。

临汾市永和县的一处高粱种植基地(受访者供图)
永和县坡头乡白家崖村种植大户孔德河今年种了100亩高粱,比去年多种了50亩。“村民们都知道种高粱挣钱,我们村里山上大部分都种高粱。”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能收1000斤高粱,去年每斤卖2.2元,光种高粱一年收入就有11万元。
“我们一个乡就有两个合作社,我把高粱都卖给了合作社,今年高粱价格保守每斤也有1.8元,收入也很可观。”孔德河说。
从9月份开始,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柳青山高粱育种团队就奔走在吕梁山区,查看各地高粱的长势。柳青山告诉记者,团队历经20多年科研攻关,选育的酿造高粱品种“晋糯3号”十分抗旱,在山地也长势旺盛,产量稳定。
柳青山说,“晋糯3号”高粱品种在永和县成功培育并推广种植,还带动了大宁县、隰县等周边县域种植高粱。据临汾市农业农村局调研发现,临汾市一些山地较多的区县的农民种植高粱比种植玉米每亩多收500元。在柳青山看来,吕梁山区种植高粱利用了地力弱的农田和山坡地,既做到不与主粮争好地,也带动了农户增收致富。
  “种高粱已经成了吕梁山区农民重要的增收途径之一。”柳青山说。(记者魏飚、王怡静、马晓洁)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已有位网友浏览此新闻


筑牢工业经济基本盘 多项政策举措将推出
中国经济必将破浪前行
青年企业家系列学习交流活动走进浙江强
新业态、新模式、新增量 上半年服务贸易
塞上江南灵武 醉美山水梧桐
C财经|一文速读:国家育儿补贴谁能领?
人形机器人化身“职业技能高手”:在世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依法平等保护
稳定币,稳得住美元霸权吗?
圣境甘南:从草原到山城的县域振兴实践
进一步激发境外旅客入境旅游消费活力离
盐都富顺 梦里水乡
“一针一线”织就创新引领的担当和勇气
《求是》杂志刊发中共全国工商联党组署
两会聚焦|争做创新主体,构筑竞争优势
沈莹出席广东省民营企业建设现代化产业
天山明珠耀丝路 哈密逐梦谱新篇
全国工商联召开会员管理改革工作会议
2023“百城万企”民企高校携手促就业行
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党支部赴李大钊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