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安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安信托”)充分发挥制度优势积极创新,不断探索以公益基金、慈善信托的形式,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及有效衔接乡村产业振兴贡献了专业力量。充分体现了信托机构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践行社会公益的内在要求,将公益和慈善理念根植于心,融于自身文化。
“信托+慈善” 引导财富向善
进入新时代以来,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共同富裕”理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社会资源进入公益慈善事业。在“金融助善”的趋势下,慈善信托作为与慈善捐赠并行的公益途径和方式,通过与社会慈善组织资源整合,发挥其项目管理能力和信托诚信受托、规范运营优势,将慈善行为和金融手段相统一,打造出“扶贫、乡村振兴类——慈善信托”“教育类——慈善信托”“生态保护类——慈善信托”“医疗救助类——慈善信托”“文化、体育类——慈善信托”等新模式,更好地促进实现“新三农”战略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企业与社会公众参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渠道之一。
长安信托在36年的发展历程中,尤其是新时代以来,始终秉承“长安心 百年业”的服务宗旨,通过撬动社会和资本力量,积极投身抗击疫情、乡村振兴、救灾赈灾等领域,发挥信托功能优势,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慈善信托项目善款,主要来自国内著名企业家、慈善协会、社会组织、个人客户委托,长安信托也出资积极发起或参与其中。慈善目的覆盖扶贫、教育、环保、卫生、文化体育、医疗、科技等多个领域,已惠及北京、陕西、甘肃、四川、深圳、江苏、内蒙古等全国十多个地区,对社会财富向善产生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为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和普及慈善事业提供了许多慈善信托解决方案。
金融新模式 “贷”出大资金
长安信托通过信托专业能力和优势,在慈善信托产品的设计上实现诸多跨界创新,带动了更多慈善资金和项目资源参与扶贫、教育、环保、乡村振兴、医疗卫生等领域,慈善信托项目使15622户农户及建档立卡户受益;“非直接投放”风险补偿金项目24个,受益农户为12963户;合理使用金融杠杆,撬动贷款近2.5亿元,建立发展长效机制,用于支持当地农户发展养殖业、种植业等。
长安信托摆脱传统“单一输血”的方式,实现通过信托资金“帮扶造血”助力乡村振兴。在项目的实施地——甘肃和政县、临洮县,通过与当地农村金融机构合作,采取“非直接投放”资金的方式,特别考虑为银行提供贷款风险损失补偿金,解决了银行放贷的后顾之忧这一核心痛点。该信托初始设立规模90万元,但通过信托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金融机构以十倍至二十倍的贷款金额发放给农户,有效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撬动、扩大了资金惠及规模,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信托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除此之外,该慈善信托通过支持农户购买人身意外保险以及牲畜的财产保险,降低农户因病返贫以及因养殖的牲畜死亡而返贫的风险,一旦其贷款购买的牲畜死亡或贷款人发生意外,会获得保险公司相应金额的赔付,用于偿还贷款,比仅开展风险补偿项目多了一重保障。
2021年,长安信托新设立12单慈善信托,在做好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衔接的基础上,加大探索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在陕西佳县4个乡镇10个村社区项目点,开展能力建设培训54场,为447位老人提供公益性居家养老服务超过1.2万人次,组织开展各类社区公益活动59场,孵化1家当地社会服务机构“佳县慈爱社会公益事业服务中心”,让金融服务更广泛地惠及农户,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必要的金融支持。
未来,长安信托将继续积极履行金融机构服务新时代“三农”初心,不断改革创新,以“金融助善”为己任,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升级发展。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已有位网友浏览此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