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财 > 基金

牛市私募高分红产品频现 17只产品分红额度超30%

2015-10-24 15:50:06 来源: 现代快报 加入收藏

【摘要】  持续的牛市行情给带来了巨大收益,由此也带来了私募产品的高分红,从而让投资者享受了收益的落袋为安。据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截至4月30日,今年以来阳光私募产品已经实现分红397次。其中,非结构化阳光私募产品

  持续的牛市行情给带来了巨大收益,由此也带来了私募产品的高分红,从而让投资者享受了收益的落袋为安。据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截至4月30日,今年以来阳光私募产品已经实现分红397次。其中,非结构化阳光私募产品分红163次,17只产品分红额度超30%,20.86%产品分红额度介于10%~20%,39.26%产品分红额度低于5%。oIq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现代快报记者刘元媛oIq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牛市行情下私募上演分红潮oIq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自2014年7月牛市开启以来,阳光私募产品分红的比例呈现爆发式增长的趋势。oIq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据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不完全统计,2003年至2015年4月30日,历史上阳光私募产品(包括非结构化产品和结构化产品)共分红1891次。其中,各年度分红次数分别为1、6、8、25、23、8、33、71、62、79、287、891和397次。从数据可以看出,分红次数和行情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在过去几年大熊市中,产品分红相对惨淡,而随着2014年牛市的到来,分红次数爆发式增长,2014年全年分红次数高达891次,而2015年以来分红也已经高达397次。特别是2014年7月至2015年4月底期间,大牛市行情下,阳光私募产品分红次数高达927次。oIq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据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4月30日,今年以来所有阳光私募产品分红次数高达397次(含结构化),而非结构化阳光私募产品也实现了163次分红,2014年同期两者的分红次数分别是239和109,同比分别上涨66.11%和49.54%。oIq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投资人要正确看待分红oIq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从分红产品情况看,高比例分红的产品众多,17只产品分红额度超30%。另外,部分产品实现了多次分红。泽泉投资投资总监辛宇表示,A股去年以来迎来了久违的牛市,股票投资进入了收获期,应投资人的期盼与要求,通过高分红使投资人提前收回了一半的投资本金,锁定了部分收益的同时也锁定了后市震荡可能带来的投资风险,符合投资人的现实需求。oIq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对于私募分红现象,有业内人士指出,不能简单地将私募分红现象归为“好”或者“坏”,分红只是判断这只基金近期运作效果的一个指标。一般来说,私募的分红形式和公募基金分红类似,可以分为拆分、现金分红、红利再投资三种形式。但不管是何种形式的分红,对投资者而言其总资产的价值并未改变,只是以基金份额增多或者现金增多的形式表现。但现金分红之后,私募可以有效地控制其产品的规模,避免规模过大对操作的影响。另外,在市场涨幅较高的阶段,私募基金已经取得较为不错的正收益,基金经理可以通过分红,将前期已经累积的一些收益分配给投资者,可以规避后市可能带来的市场回调风险。oIq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现金分红仍具有较大吸引力oIq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尽管私募分红并未让投资者的总资产价值发生变化,但对客户仍具有较大吸引力。oIq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究其原因,上述业内人士认为,主要是目前很多购买私募产品的客户原来习惯于买固收类产品,这类产品一般会定期付息,这种形式类似于私募中的现金分红。另外,从投资人心理角度来看,希望在持有产品的时候能看到收益,同时也有将收益落袋为安的需求,以便日后再进行投资。oIq客商网-商会、协会、校友会、俱乐部资源整合社交平台

  但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并不能简单地从一次分红来判断产品业绩的持续性。过往也出现过有分红记录,但仍无法避免终止的私募产品。因此投资者在选择基金的时,要结合产品历史业绩、管理人管理水平及其投资风格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

已有位网友浏览此新闻

客商网官方微信公众号
文章来源: 现代快报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客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客商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独家策划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400-777-8188 010-57955515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客商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4-2023 京ICP备16002234号-2[!--temp.cnzz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