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笔者曾到北京卢沟桥附近一家企业参观“柔性加工系统”,目睹整个车间空无一人、高质量产品源源不断“诞生”的场景时,不禁感慨:“无人加工是好,但不符合中国国情。工厂都不用工人了,就业问题不就更不好解决了吗!”
现如今,“机器换人”时代终于来了。据相关媒体报道,“机器换人”现象在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制造业发达省份已经比较突出,各地工业机器人扶持政策也纷纷出炉。近日,广东省正式宣布将在2015年至2017年,推动19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机器换人”,并挑选龙头企业开展“智能工厂培育建设试点”,准备3年内投入9430亿元用于工业技术改造。政策扶持将推动“机器换人”在制造业领域常态化。
东莞是广东最早一批推行“机器换人”的地方,到2014年年底,该市已有六成工业企业实现“机器换人”。佛山等地也在大规模实施类似计划,不少中西部地区纷纷效仿,大有共同迎接“机器换人”时代之感。可以说,处于转型升级中的中国,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人口红利消失、用工成本提高,制造业规模大、门类多、劳动强度高导致招工难,以及产业升级等因素,都成为大规模“机器换人”的动力。数据表明,中国工业机器人安装量正在高速增长,已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或许两年后,中国可能跃升到工业机器人拥有量世界第一的位置。
据东莞第一家民营“无人工厂”——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奇星介绍,“无人工厂”压缩用工的数量可以达到90%的水平。在“无人工厂”建成后,仍需要一些软件系统、中后台管理人员,预计不超过200人;若按目前手工操作水平来计算,需要的工作人员将超过2000人。另据“机器换人”企业反映,现在最为紧缺的是机器人维护保养人才,但目前职业院校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很滞后,技能人才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必须提升到新的水平才能适应发展需要。
今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就是中国“智”造+中国“质”造,机器人的设计制造将走向高端水准。“机器换人”已成常态,简单技能的操作肯定会逐渐被机器人所替代,职业院校相关专业面对的挑战已然非常严峻。因此,职业院校相关专业必须闻风而动,创新办学理念和育人标准,实施教学改革和教法创新,提升师资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为迎接中国“智”造+中国“质”造精准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李津军 作者单位:天津机电工艺学院)
已有位网友浏览此新闻


中国经济必将破浪前行
进一步激发境外旅客入境旅游消费活力离
2025全国民营企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
河南发文支持就业!归集重点产业企业用
同比增长5.3%!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发表
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第十三届理事会第二
“调研不是走过场,是沉下去、扎进去”
2025年上半年河南经济形势分析暨全年展
A股迎利好,财政部最新通知
圣境甘南:从草原到山城的县域振兴实践
盐都富顺 梦里水乡
“一针一线”织就创新引领的担当和勇气
《求是》杂志刊发中共全国工商联党组署
两会聚焦|争做创新主体,构筑竞争优势
沈莹出席广东省民营企业建设现代化产业
全国工商联与中国建设银行召开2025年推
天山明珠耀丝路 哈密逐梦谱新篇
全国工商联召开会员管理改革工作会议
2023“百城万企”民企高校携手促就业行
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党支部赴李大钊故居